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 contents

眼看他拔地起,眼看他化作泥 - KubeSphere

 ·  ☕ 3 分钟

1. 打脸式删库删镜像删文档

发起人 Ray 在职青云科技的最后一天,开源项目 KubeSphere 的前端、文档、镜像被删除,用户在各种渠道收到【关于 KubeSphere 开源项目调整的公告】。

即使,这家公司管理层对 KubeSphere 分歧很大,对某些人有针对性、有敌意,也不至于如此粗暴与迅速。只能说,这事办得很幼稚,像是一个在发脾气的孩子。

你可以不维护开源项目,你可以直接托管到免费的 github pages,已经 fork 了那么多副本,删除这些的意义何在?

2. 我与 KubeSphere

我对每一段工作经历都非常珍惜,因为它们构成了现在的我。我不愿别人诋毁我呆过的地方,事情总是会有好的一面、坏点的一面,但更重要的是有其适用的一面。诋毁只是因为了解不够全面,而不是因为它真的不好。

在 2019 到 2021 年期间,我在青云科技参与了 KubeSphere 的开发工作。当时的团队分布在北京、上海、武汉,人数最多时有 30 多人。

在 KubeSphere 时的那种蓬勃向上的感觉,很让人振奋。各种运营数据都在不断地增长,社区也越来越活跃,还举办了不少线上、线下的活动。每天都有新的事情干,我们的工作边界在不断地扩展。

离职时,我还写了一篇博客 ToB 创业公司的开源之路 - KubeSphere 记录当时的一些感受。

后来去新公司,我发现他们正在调研 KubeSphere。一句 “他在 KubeSphere 呆过” 明显能感受到因为这段经历带来的认可感。

3. 青云拖累了 KubeSphere

2020 年 7 月 8 日,SUSE 宣布 6 到 7 亿美元收购 Rancher Labs。当时,我就意识到 KubeSphere 很值钱,只是青云没有发挥出它的价值。

矛盾的地方在这里,青云希望通过 KubeSphere 带动 IaaS 的销售,而 Kubernetes 让 IaaS 的价值降低了。Kubernetes 将开发和运维从各种 IaaS 产品中解放出来,针对 Kubernetes 去做设计,而不用在乎用什么云厂商的服务。

如果 KubeSphere 能够独立出来,兼容各大云厂商的 IaaS ,争夺应用层的开发和部署入口,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。从用户侧,KubeSphere 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,社区活跃度高,给开发者提供一定免费额度,调度全网的 IaaS 资源组建一个多云的应用平台,线上抓住开发者和中小企业流量,线下卖离线版给大企业。从成本侧,有了多云的异构平台,加上 Kubernetes 的高密度部署,KubeSphere 运营成本也能扛得住。

但 KubeSphere 摆脱不了青云的束缚,一直忙于售前和售后支持,忙于为青云的客户提供服务,错过了独立发展的机会。等到基础设施风口从云原生转向 AI Infra 时,青云已经看不到 KubeSphere 的超额价值,一脚踢开了 KubeSphere。

4. 社区版 KubeSphere 的未来

在 KubeSphere 全职做开发,有一个非常不好的体验,团队真的只是把你当员工,而不是社区成员,没有完善的进退制度。当你离职时,直接从 github 团队中删除,我也没看到过离职的员工给 KubeSphere 社区提过一个 PR 或者 Issues。

对于这种对外的项目,离职的员工是非常重要的资源,他们是撒出去的火种。离职员工在其他公司的一个肯定评价,能带来很大的正向影响力,反之,负向影响力也很大。

青云闭源 KubeSphere 无非就是着急把用户推向企业版和云上版本,应对资本市场的压力,这也无可厚非,表示理解。此时,如果离职员工集合起来,根据项目的开源协议,维护一个新的社区版或是可行方案。

两个出发点,一是不希望这个项目就此消失,我们数年来的投入烟消云散;二是很多集群可能已经在用 KubeSphere 相关的组件,需要潜在地兜底避免恐慌。

眼看着开源生态越来越好了,KubeSphere 却被踹了一脚,成了先烈,着实可惜。


微信公众号
作者
微信公众号